博物館設計如何做好燈光布局、避免光損傷
博物館的職能豐富且特殊,所以設計時要考慮的因素較多,燈光設計是重要考慮對象之一。
出于文物保護、文物表現(xiàn)和室內照明需求,博物館對光照的色彩、色溫、亮度、顯色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高。要求根據(jù)文物展品類型進行區(qū)別性設計,博物館的文物展品有字畫、青銅器、織物、工藝品等多種不同類別,不同文物展品對光的感光度也不同,因此對照明的要求也不同。
比如說絲織類、書畫類展品屬于對光有特別的要求,照明需要嚴格控光。但是,這兩類展品一般色彩豐富,對燈具的顯色指數(shù)要求較高,不能低于(Ra)90,對色彩的飽和度要求更高。此外,如果絲織類展品表面有光澤,在用光設計方面還要表現(xiàn)出材質的質感。
在光源的選擇上,博物館理想的光源是“自然光+人工輔助光”,或人工模擬自然光,呈現(xiàn)出來的視覺效果很好的。
要注意的是,自然光中含有大量紫外線,極易損傷對書畫、木器等感光度高的展品。所以在采用自然光照明的區(qū)域,需要利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光線進行過濾處理,比如運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天窗玻璃和單獨柜玻璃來保護展品 。
總之,博物館照明的狀態(tài)就是在有限的空間里合理搭配使用自然光與人造光,保護展品,同時讓整體視覺效果更飽滿、自然,遵守見光不見燈的美學原則,營造和諧、有藝術美感的展示空間。